推動“十四五”期間低碳發展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作為2021年的一項工作重點。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2021年3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我國現代化建設是“五位一體”,其中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重要的方面。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確立了“雙碳”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在生態環境領域,雖然碳排放的控制目標從“十二五”時期開始進入了我國的五年規劃,我國在節能降耗過程中也協同實現了降碳的目標,但我們的政策工具和意識都沒有把碳當做最重要的目標函數進行優化。自2021年起,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的戰略方向,今后我國相關政策工具、組織安排都將圍繞這個目標進行。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的調整。
實現“雙碳”目標面臨艱巨任務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8個“五年計劃”中,有6個“五年計劃”的碳強度降幅在10%以上,取得了巨大的減排成果。未來要實現碳中和,需要碳強度降幅每年都在10%,這個任務是很艱巨的。有多個研究團隊就實現“3060目標”進行了分析,總的來說,我國將經歷三個階段,即2030年前碳達峰;2031—2035年平穩過渡,從強度控制轉向總量控制,調整政策工具;2036—2050年加速減排;最后十年攻堅。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赋觯瑢崿F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工作原則。特別強調,要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可能伴隨的經濟、金融、社會風險,防止過度反應,確保安全降碳。
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提出,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分別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等。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對這一年我國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做了回顧和總結,并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強調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這些對實際工作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的難點問題
第一,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對鋼鐵、水泥、大宗工業品的需求依舊旺盛,這決定了我國經濟的高碳特征。大宗產品產量全球第一。我國過去的經濟增長也是在能耗和碳排放都增長的基礎之上實現的。房地產經濟是我國目前發展階段一個很顯著的特點,這屬于鋼筋混凝土經濟。如果不精確控制房地產發展,而是按照現在的趨勢向前發展,最后十年累積的建筑面積將超過合理建筑面積,需要多消耗10幾億噸鋼材、40多億噸水泥,相當于多排放50億噸左右的二氧化碳。而如果把它控制在合理水平,那么碳排放就會減下去??梢哉f,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對我們排放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
第二,我國能源結構是富煤、少氣、缺油。我國對外依存主要在資源,特別是能源資源的依存上。偏煤的能源結構導致我們排放量很大。從長期來看,一定是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在這個過程中天然氣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煤和石油在今后五年會先后達峰,我國能源結構也會逐步調整。
第三,由于發展水平不同,在區域結構方面因地制宜做好地方減排的規劃部署落實是比較困難的。
第四,我們希望利用清潔能源,但清潔能源成本高,要將成本公平分攤到全社會。這就需要理順碳減排成本分擔機制,才能使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順利推進。
針對上述四個難點,我國的政策有以下著力點:一是要在調整經濟產業結構上提高碳的生產力,能源結構如果不是偏重,而是偏輕、偏高精,那么碳市場就提高。二要優化能源結構,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高清潔能源占比,在這方面我國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三要建立匹配的發展定位,形成靈活互補的區域減排格局。有些地方的碳已經達峰,但有些地方還有發展的重任,控制排放難度會大一些。四要完善碳減排分擔機制,包括碳定價、碳稅等方面。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本文根據高世楫在“財經戰略年會2021暨慶祝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大會”發言整理。中國社會科學網 閆琪/整理)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高世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