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強化科技支撐 助力“三北”工程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防沙治沙專班科技支撐及專家咨詢組自成立以來,聚焦科技攻關的關鍵問題,實施科研推廣項目,深化合作交流,總結適用技術與模式,加強科技宣傳普及,保障“三北”工程建設成效。
實施科研項目。針對防沙治沙領域內“卡脖子”的技術瓶頸問題,申請實施林草科技項目,2024年申報科研項目14項、推廣項目4項。與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等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實施內蒙古自治區防沙治沙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掛帥”項目——“烏蘭布和沙漠黃河岸線流沙綜合治理技術示范”項目和“內蒙古河套平原高標準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集成技術與示范”項目。此外,組織實施其他林草科技項目8項,開展荒漠樹種引種栽培技術、鹽堿地造林技術、沙區退化林修復技術和經濟林栽培技術科研攻關及技術示范,有力提升防沙治沙科技水平。
推廣適用技術模式。及時總結推廣新經驗、新模式、新技術、新品種,將先進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產實踐。組織技術人員編制《巴彥淖爾市“三北”防護林六期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適用技術手冊》,總結了不同區域治理方式、樹種草種選擇及造林種草技術、不同區域主要治理技術模式等內容,成為了巴彥淖爾市針對性強、操作性強、實用性強的防沙治沙工具書。在總結近年來科技賦能防沙治沙情況的基礎上,提出適宜本地區使用推廣的“光伏+治沙+梭梭(四翅濱藜)+中藥材(蓯蓉、鎖陽等)+企業(合作社)+農牧民利益聯結”等6個治理模式,酸棗、沙林楊等9個樹種,羊草、冰草等8個草種和6個植樹固沙機械,研究推廣節水抗旱造林集成技術、鹽堿地造林技術、農防林營建技術、退化草原修復技術,為提高地區防沙治沙成效提供科技支撐。
加強成果總結。2024年,與內蒙古林科院聯合申報的‘紅早酥’梨、河蘋梨家系通過自治區良種審定;編制發布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老齡化梨樹高接換頭更新復壯技術規程》,巴彥淖爾市地方標準——《梨成品苗寬行密植栽培建園技術規程》《河套地區農田防護用材兼用林建設技術規程》《木本植物臘葉標本采集制作技術規程》《長柄扁桃建園技術規程》;鹽堿地造林技術鹽堿地集成、荒漠原生樹種人工培育與產業化技術入選國家林草局發布的“三北”地區重點推廣林草科技成果名單,有力推動關鍵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應用。
深化合作交流。加強與國內科研院所、高校的技術交流與合作,與中國林科院合作推進河套地區鹽漬化治理與利用示范區科技高地建設,深入旗縣區調研,進一步探索推廣適宜河套地區的林種和模式,實施經濟林與林下經濟高效復合經營技術,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邀請中國林科院、自治區林科院、中國農業大學、青海大學及其他地區林草科研院所相關專家教授到巴彥淖爾市進行實地技術指導,圍繞關鍵技術創新多次召開座談會,著力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強化技術指導。組織科技支撐及專家咨詢組人員到旗縣區圍繞防沙治沙技術模式、精品示范項目創建開展技術服務9次,舉辦科技培訓班7期,采取理論、實操相結合的方式,圍繞林草實用技術進行講解和操作示范,培訓68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層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創建“巴彥淖爾市林果信息服務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公布咨詢服務電話,常態化發布經濟林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規程方法,為群眾發展經濟林產業提供技術指導。
下一步,科技支撐及專家咨詢組將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平臺作用,強化與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依托科技小院、項目基地等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教育,深入基層一線提供林草科技服務,提高全民治沙的“科技含量”。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