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部門助力各地將生態氣候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 守護綠水青山 開發生態價值
在青海三江源地區,人工增雨(雪)作業持續開展;在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安民鄉,大毛峴背星辰山觀星營地清風做伴、星河璀璨,這個“天氣氣候景觀觀賞地”,夏日夜晚一票難求;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石榴鎮,獲得福建農產品氣候品質優質認證的青棗備受青睞……
天氣氣候是生態環境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氣象部門利用氣象科技手段護美綠水青山,同時推進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努力將優質生態氣候資源轉化為特色發展優勢,助力各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取得顯著成效。
氣象科技守護綠水青山
位于干旱氣候區的甘肅省張掖市,擁有一個面積約6.2萬畝的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的水是來自祁連山的黑河水。氣象部門在祁連山、三江源持續多年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黑河流域年均增水量約3.2億立方米,三江源地區年均增加降水超過20億立方米。
如今,祁連山地區的植被覆蓋、內陸河水系徑流量顯著增加;青海湖水體面積為多年來最大;三江源地區生態監測區呈現植被恢復、湖泊面積擴張、河流流量增大等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態勢……
近年來,氣象部門發揮科技優勢,有力守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系統,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用人工影響天氣手段保護和修復綠水青山。我國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已覆蓋近3/4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近一半的大中型水庫。
監測評估生態系統。利用地空天一體化生態氣象監測網絡,氣象部門全天實時監測生態系統固碳釋氧、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等功能,并建立風云氣象衛星全國生態遙感評價指標體系。
助力開發綠色能源。氣象部門建立的風能太陽能預測評估業務,已覆蓋全國千余個風電場、太陽能電站,預報精度和準確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服務“雙碳”目標實現。中國氣象局已建立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建成全國第一個“自上而下”反演大氣二氧化碳源匯變化的碳監測同化反演核算系統。
“氣候名片”助力農民增收
石榴鎮的青棗獲得福建農產品氣候品質優質認證。
“這是我們青棗優良品質的‘身份證’。”石榴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林海毅說,消費者在選購時,掃描箱子上的氣候品質認證二維碼,就可以了解產地環境、氣候條件、認證結論等信息。
品質有保障,青棗銷路暢。“經過氣候品質認證的青棗,收購價比普通青棗高出一半。”種植大戶許智平笑容滿面。
氣候影響著農產品的品質,氣候品質認證這張“氣候名片”能夠有效助力農民增收。
統計數據顯示,浙江省通過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的農產品,更受消費者歡迎,附加值可提高10%以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天池茶場生產的安吉白茶,是浙江首批進行氣候品質認證的農產品,通過氣候品質認證當年,助力茶農增收20余萬元;長興縣紫筍茶的氣候品質被評為“特優”,助力浙江綠野仙蹤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收到500萬歐元的茶葉訂單。
一方水土產一方物,獨特氣候成就獨特產品。通過科技手段,氣象部門分析氣候和某地特色農產品品質之間的聯系,為好氣候產出好產品提供科學實證,凸顯產品的生態價值,有力支撐當地產業發展。
2023年6月1日,《黑龍江省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促進條例》正式施行,率先將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寫進省級地方性法規。2019年至今,“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氣候好產品”等已寫入福建、湖南、貴州、新疆等多地政府工作報告和相關政策文件中。
氣候品牌帶動產業發展
黑龍江省伊春林區夏日平均氣溫僅22攝氏度,平均負氧離子濃度高達每立方厘米2萬個。舒適的氣候、宜人的生態,讓游客紛紛點贊:“不愧為北方第一個‘中國天然氧吧’城市!”據統計,2017年至2022年,伊春累計接待6500多萬人次游客。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去年“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5億元。“以前只能靠上山砍毛竹養活全家,現在我家民宿旺季月收入就有2萬多元。”將樂縣龍棲山腳下民宿“老許客棧”負責人許景仁說。將樂縣文旅局副局長林劍介紹,將樂縣被評為“中國天然氧吧”,良好生態和氣候吸引人們前來旅游、康養,還引來大量企業投資興業。
優質的氣候生態資源是“中國天然氧吧”地區最大的優勢。自2016年開始,中國氣象局組織國家、省兩級業務單位聯合開展“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工作,目前全國已有多地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結合“中國天然氧吧”建設,各地大力發展旅游、住宿、購物、康養、會展產業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此外,氣象部門還推出“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氣候生態品牌,有力推動氣候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氣象部門努力開發天氣氣候資源,不斷挖掘生態紅利,助力地方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今后,我們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大力推進科技能力現代化、社會服務現代化,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氣象力量。”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振林表示。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