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聚力“碳”尋綠色發展路
2017年至2022年,GDP平均增速7.78%,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23.68%,單位GDP能耗強度0.2523噸標準煤/萬元,溫室氣體人均碳排放量保持在1.76—2.06噸區間……在生態環境部近日召開的低碳城市試點進展評估會上,江西省吉安市低碳城市試點成效得到專家們一致好評,讓人倍感振奮、倍受鼓舞。
2017年,吉安市入選國家低碳城市試點,聚力“碳”尋綠色發展路。近日,筆者走進廬陵大地,解碼吉安綠色低碳發展“密碼”。
“我們重點在綠色產業發展、調整能源結構、推動價值轉換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動產業發展綠色化、能源結構清潔化、城市生活低碳化,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吉安市政府分管負責人給出了“碳”答案。
強化頂層設計,夯實低碳發展基礎
數據最能體現變化,也最能彰顯實效。2017年至2022年,吉安市本級財政投入分別為8.75億元、14.59億元、16.60億元、18.38億元、20.38億元、22.31億元,共落實資金101.01億元,2022年投入較2017年投入增長155%,支持低碳發展能力體系、低碳示范區創建、低碳技術研發、林業碳匯等領域建設。
“作為欠發達的農業大市,吉安市在低碳城市試點上,財政投入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彰顯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吉安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華程表示。
吉安市堅定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堅持從頂層設計入手,把低碳城市建設納入“雙碳”工作總體布局,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了黨政主要負責人“雙掛帥”的領導機構,高位推動、系統部署,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為加快低碳城市試點,吉安市結合實際,高標制定了《吉安市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吉安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吉安市“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吉安市新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吉安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導性政策文件,構建起較為完備低碳發展制度體系。
“圍繞試點要求,我們制定了低碳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2.5%,2030年底前實現碳達峰。”吉安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少華介紹。
此外,吉安市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出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評價考核方案,分年度、分區域、分行業細化落實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標,推動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確保完成低碳城市試點任務。
評估報告顯示,吉安市2021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為0.3842噸/萬元,較2020年下降11.4%,2020年較2015年的0.5684噸/萬元下降23.68%,超額完成了省下達21%的任務。
聚焦重點發力,增強低碳發展效能
3月29日,萬安縣整縣推進一期7.63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發電,年均上網電量779.46萬千瓦時,可節約標煤2385.15噸,減排二氧化碳4528.66噸,標志著吉安市清潔能源家族又添一丁。
“目前,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到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和水力發電量均居全省第一。”吉安市發改委負責人告訴筆者。
吉安市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構建氫能、風能、水能、光伏產業、生物質能、太陽能發電等多種新能源產業發展體系,聚力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全市煤炭、石油、天然氣消費占比從2017年的70.95:22.26:1.46調整為2021年的53.97:19.39:2.65,能源結構更加合理。
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正是吉安市聚焦重點發力,強化源頭管控,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效能的一個生動實踐。
吉安市大力推動產業發展綠色化,選定電子信息作為首位產業,培育發展先進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等四大主導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升至44.3%和56%,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營收突破2200億元,排名全省第一,2020年因“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獲得國務院通報激勵的全國十個地市之一、全省唯一。
此外,吉安市著力推動城市生活低碳化,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發展綠色建筑,新增綠色建筑面積2423.62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占新竣工建筑比例96.61%。推行綠色交通,市中心城區新能源公交占比達96%,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42.60%。開通“碳普惠”線上平臺,通過碳積分兌換優惠券等方式,引導市民群眾參與低碳行動、踐行綠色生活,吉州區竹筍巷社區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社區優秀典型案例。
數據顯示,吉安市能耗強度從2017年的0.3013噸標準煤/萬元下降至2022年的0.2395噸標準煤/萬元,下降20.51%,保持全省最低水平,處于全國先進水平,全市三產比重由2017年的12.8:45.1:42.1調優為2022年的9.5:46.5:44.0。
大膽探索創新,厚植低碳發展動能
2022年,吉安市發放首筆“林業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500萬元,支持遂川縣云嶺林場造林、護林和林產品項目開發,預計新增森林蓄積24萬立方米、碳匯量72萬噸/年,產生碳匯價值600萬/年。
“這是林業‘資源—資產—資金’轉化的有益探索,也是推進林業碳匯開發機制的創新突破,有效促進了林業碳匯產業規模化和林業生態價值貨幣化,進一步豐富了全市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吉安市林業局負責人說。
吉安市依托資源稟賦、產業優勢,與中國科學院合作開創泰和千煙洲小流域治理模式,編入高中地理教科書,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生態修復“百佳”;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推進國儲林林權抵押,每年可實現碳匯收益2.87億元,探索形成“兩山”轉換“吉安模式”;與省內金融機構合作發展綠色金融,推出“地押云貸”“碳匯收益權質押貸”“砂石貸”“林農貸”等綠色信貸產品,發放貸款10.7億元。
為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吉安市在全省率先全域推進GEP核算試點,建立市、縣一體的GEP核算數字化服務平臺,形成市縣兩級、三個年度的GEP核算成果;探索建立GDP、GEP雙考核機制,一手抓GDP、一手抓GEP,推動形成以GDP增長為目標、以GEP增長為底線的政績觀。
“我們將綠色金融發展列入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年度考核和金融監管部門監管評級指標體系,將環保達標因素納入信貸審查范圍,對環保不達標企業或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制’,嚴格審批‘兩高一控’項目貸款。”吉安市政府金融辦負責人表示。
此外,吉安市建設南方紅壤丘陵地區唯一的森林碳匯監測子平臺,從水平角度和垂直梯度監測生態系統特征,服務于生態遙感模型的碳匯評估,為碳匯林建設、碳監測,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今后,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抓好低碳城市建設各項工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吉安貢獻。”吉安市政府分管負責人表示。
來源:中國環境APP